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修成后,不仅使这一段的漕运时间缩短一半,而且使沿渠两岸万余顷地受益。
与此同时,又修龙首渠。
这条渠是从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
渠道要经过商颜山。
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
于是发明了“井渠法”
,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公元前111年,在郑国渠上游修了六条辅助的小渠,称六辅渠。
公元前95年,从仲山口引泾河至栎阳,这就是白渠。
全渠长近二百里,灌溉农田4500余顷,水中泥土又可肥田。
此外,又在东泰山下引汶水灌溉农田,在甘肃境内引黄河水灌田,在安徽境内引淮水灌溉,等等。
“代田法”
与“区种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耕作技术也有提高。
汉武帝末年,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
。
赵过还发明了耧车。
耧车是一种播种机,能同时播种三行,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在辽阳三道壕西汉晚期村落遗址中发现过一件铁制耧足,山西平陆枣园村王莽时墓葬壁画上的三足耧画像,证明当时已广泛采用耧车播种技术。
汉武帝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式农具。
到汉成帝时,泛胜之又总结了一种新耕作方法──“区种法”
。
这是一种园艺式耕作技术,把土地划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到西汉末年,垦田面积已达余顷,人口达六千余万,比秦朝增加两倍以上。
手工业冶铁业汉朝的冶铁业作坊多,规模大。
20世纪50年代后,在河南、山东、北京、江苏等地发现了许多汉朝冶铁遗址,其中以河南巩县铁生沟村和南阳北关瓦房庄等地遗址规模最大。
从遗址可以看出西汉冶炼工序集中,设备齐全。
河南巩县铁生沟村出土了一件铁工具,经化验有十分良好的球状石墨,有明显的石墨核心和放射性结构,与现行球墨铸铁国家标准一类a级石墨相当。
同时发现炒钢炉一座。
炒钢这一崭新的高效率的先进技术的出现,说明西汉的冶铁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钢铁冶炼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战国时期冶铁业一般只能冶铸农具和少数手工工具,锻制兵器还比较少。
到了西汉,不仅能生产铁制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如灯、釜、炉、剪等都已在西汉中期的遗址中发现。
丝织业西汉时期汉服丝织业发达,纺织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
当时,长安和临淄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
长安设有东西织室,临淄和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等地设立了大规模的官营作坊,作坊的织工常达数千人之多。
在丝织业发达的城市里,有富商大贾经营的作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