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汉高祖不听,向北打到代谷,果然遭遇平城之围。
汉高祖非常后悔,于是派刘敬去和匈奴订立和亲盟约,天下这才平息了战争。
“匈奴难以控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抢劫掠夺本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这是天性使然。
上至虞、夏、殷、周时期,都没有强迫他们改变,只是把他们当作禽兽一样看待,不把他们当作同类。
现在,不借鉴虞、夏、殷、周的做法,却重蹈近代的覆辙,这是我最担忧的,也是百姓痛苦的根源。”
严安也上书说:“如今天下百姓,生活奢侈浪费,车马、衣裘、宫室,都竞相装饰。
调配五声让音乐更有节奏,混杂五色让图案更加华丽,在面前摆满各种美味佳肴,以此炫耀奢华。
百姓的本性,看到美好的东西就想拥有,这是在引导百姓走向奢侈。
奢侈无度,资源就会不足,百姓就会放弃农业,去追求工商业这些末业。
但工商业的财富不是凭空得来的,所以士大夫不惜欺诈,习武之人通过杀人抢劫来获取财物,世人却不觉得羞耻,因此犯法的人越来越多。
我希望能为百姓制定制度,防止过度奢侈,让贫富之间不互相炫耀,使人心安定;人心安定了,盗贼就会减少,刑罚也会变少,阴阳调和,万物就能繁荣生长。
从前秦始皇野心勃勃,想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攻匈奴,又派尉屠睢率领水军攻打南越。
那时,秦朝在北方与匈奴结怨,在南方与南越交战,军队驻扎在没有意义的地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十多年间,男子披甲打仗,女子运输粮草,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在路边树上上吊自杀,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等到秦始皇去世,天下大乱,秦朝最终灭亡,这就是穷兵黩武的后果。
周朝灭亡是因为太弱,秦朝灭亡是因为太强,不知变通就会有祸患。
如今我们征服西夷,让夜郎称臣,使羌、僰投降,夺取薲州,修建城邑,深入匈奴境内,烧毁他们的龙城,有人称赞这些做法。
但这只是对臣子有利,并非对天下有利的长远之计。”
徐乐上书说:“我听说,天下最大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什么是‘土崩’呢?秦朝末年就是典型例子。
陈涉没有诸侯的尊贵地位,没有自己的封地,也不是王公贵族、名门望族之后,在乡里没有什么好名声,没有孔子、曾子、墨子那样的贤能,也没有陶朱公、猗顿那样的财富。
然而,他从穷乡僻壤起兵,挥舞着简陋的武器,袒露着臂膀大声呼喊,天下人纷纷响应。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百姓困苦不堪,而君主却不体恤;下层百姓怨恨,而上层君主却毫不知情;社会风俗己经混乱,而政治却没有加以整顿。
这三个方面,就是陈涉能够凭借的条件,这就叫做‘土崩’。
所以说,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
什么是‘瓦解’呢?吴、楚、齐、赵等七国之乱就是例子。
七国的诸侯谋划叛乱,他们都号称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拥有几十万披甲的士兵,他们的威势足以震慑国内,财富足以赏赐给士兵百姓。
然而,他们却不能向西多占领一尺土地,反而在中原地区被擒获,这是为什么呢?并不是他们的权势比平民还小,兵力比陈涉还弱。
在那个时候,先帝的德政还没有衰落,安于本土、乐于旧俗的百姓众多,所以诸侯们在境外没有援助,这就叫做‘瓦解’。
所以说,天下的忧患不在于‘瓦解’。
这两种情况,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关键要点,贤明的君主应该特别留意并深入考察。
近来,关东地区粮食多次歉收,年景还没有恢复,百姓大多贫困,再加上边境的战事。
按照常理推断,百姓应该有不安于现状的了。
百姓不安,就容易躁动;容易躁动,就会形成‘土崩’的形势。
所以,贤明的君主应该洞察万物变化的根源,明白国家安危的关键,在朝廷上采取措施,消除还没有形成的祸患,关键就是要使天下不出现‘土崩’的形势罢了。”
徐乐的奏章呈上后,汉武帝召见了主父偃、严安和徐乐三人,对他们说:“你们以前都在哪里呢,怎么这么晚才和你们相见!”
随后,把他们都任命为郎中。
主父偃尤其受到汉武帝的亲近和宠幸,一年之内升迁了西次,担任了中大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