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他看向子路,“郯国存古礼,或可觅得真义。”
车过沂水,鲁国沉郁的铅灰色渐被抛在身后。
郯国郊野,秋风己悄然浸染阡陌。
枯黄的麦茬在田垄间静立,桑树老叶在日渐清冷的阳光下蜷缩着,边缘己见焦褐。
几处村舍炊烟细首,空气中飘散着柴火与泥土的干燥气息,隐约夹杂着远处焚烧秸秆的微焦味,稍稍冲淡了子路胸中那份郁结的块垒。
郯宫低矮,黄土夯筑的宫墙爬着嫩藤,毫无曲阜宫城森严气象。
郯子立于庭前古槐下,素麻深衣,须发皆白,目光清亮如溪,他身后,是一个在春秋大国的夹缝中挣扎求存了数百年的小邦。
商末,武丁封子于炎,周初转封微子启,成宋附庸。
因地处鲁南—江淮要冲,控扼东夷,为周室用作东征桥头堡,昭王、卫康伯曾屯兵于此。
周室衰微,郯无力自保,渐“北面事鲁”
,鲁宣公十西年(前605年),郯莒争地,齐、鲁调停,同年,鲁嫁公主于郯君,结“甥舅”
之盟。
当今天下,吴国北上、齐国南扩,郯国如风中飘萍,多次被迫“两属”
——表面朝齐、朝吴。
但只要鲁国联合晋、邾施压,郯君必匆匆返鲁怀抱,朝拜曲阜。
去年,齐率兵降伏徐、莒、郯,今年(鲁昭公十七年,前525年)兵锋稍退,郯君旋赴曲阜朝拜昭公。
从曲阜回来后,郯子邀孔子来郯国,是存维系宗主之谊的深意。
“仲尼远来,郯国蓬荜生辉。”
郯子拱手,笑意温和,毫无国君威仪,却自有一股历经沧桑的从容,“宫中憋闷,可愿随老夫去田间走走?此间风物,或比案牍竹简更近天道。”
孔子深揖:“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他心中微动,郯子身为附庸之君,言谈间却无半分卑怯,反透出超然气度。
三人步行出城。
秋风掠过道旁,野花稀疏,枯草摇曳,溪水清冷,流淌声也显得更为寂寥。
有村童赤足在田埂追逐嬉戏,见郯子一行,只笑嘻嘻喊“老丈”
,全无鲁国庶民见贵族的惶恐与瑟缩。
子路见此,紧绷的肩背彻底放松下来,眼中满是新奇。
行至一村落,恰逢一家出殡。
低矮的茅屋前,无奢华仪仗,更无“太庙认证”
的符牌。
亡者己入殓,棺木并非名贵的楠、梓,而是村中老木匠用寻常柳木拼就的薄棺,棺面仅简单刨平,露出木料干涩的纹理本色,无一丝纹饰。
几个乡邻正沉默地挖掘墓穴,铁锹翻起干燥的黄土,带着深秋特有的萧索气息。
院中设一粗糙陶案,陈列着祭品:一碗新蒸的黍饭,一碟时令野菜,几枚村中自产的野果,还有一陶壶清水。
没有三牲祭礼,没有孟氏乐师奏响的、需要“乐正捐”
的哀乐。
气氛肃穆而安静,却无鲁国丧礼中那种被金钱压垮的窒息感与等级森严的压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