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然而,聂伟平虽然荣获“棋圣”
称号,家里却很不安宁。
余切送聂伟平回家,他的“家”
实则就是胡同口里的小单间,过道上全是晾晒的衣物,厕所是在最尽头的公卫,风一吹,散发出一股长久潮湿后的腐臭,在京城,...
夏至之后,敦煌的风开始裹着沙粒在街巷间穿行。
新落成的声音驿站像一颗嵌进戈壁的种子,在黄土与烈日中静静等待发芽。
我原计划多留几天,协助当地团队完成首批录音采集,但北京那边出了点状况??档案馆服务器突发故障,导致“遗物之声”
数据库部分音频文件损坏,技术组连夜抢修仍无法完全恢复。
林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时,声音里压着克制的颤抖:“【40007】《戈壁情书》前六首歌的数据块丢失了,修复进度不到三成。”
我的心猛地一沉。
那不是普通的数据包,是古丽娜老人用半生勇气才送出的记忆。
她曾说:“只要还有人听,他就还活着。”
可现在,她的丈夫正一点点从磁带之外的世界消失。
我没有立刻回京,而是先去了裕民县驻乌鲁木齐的联络处,试图联系古丽娜本人,请她再寄一次原始磁带备份。
工作人员翻查登记簿后摇头:“这位女士去年冬天搬去了伊宁女儿家,电话号码已经停机。”
我站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外的大街上,手机地图上那个红点像是被风吹散的灰烬。
天山雪峰在远处泛着冷光,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我们总以为保存记忆只需要技术和流程,却忘了最脆弱的一环从来都是人本身??他们老去、搬迁、失联,而我们引以为傲的系统,竟连一份联系方式都未能长久维系。
回到北京已是三天后。
技术组仍在争分夺秒尝试数据还原,同时启动应急方案:调取早期媒体采访中的片段音频,结合AI声纹重建模型进行补全。
这不是理想方式,毕竟机器模拟永远替代不了真实呼吸间的温度。
但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让那段歌声至少“听起来还在”
。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封手写信出现在项目组信箱里。
信纸是小学作业本撕下来的一页,字迹歪斜却用力,署名写着“小宇”
,正是朝阳区第三小学那位创作《我想当一棵树》的孩子。
他在信里说:
>“老师,我爸爸昨天摔了一跤,工地说不是工伤,不给赔钱。
妈妈哭了一整夜。
>我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首新歌,叫《水泥地上的星星》。
>可是我们班的录音设备坏了,老师说要等下个月才有经费修。
>我不想等,因为爸爸疼得睡不着觉,我想让他听见这首歌。
>你们能来录一下吗?就在我们租的房子楼下,那里有个小院子,安静。”
附在信后的歌词让我读到一半就站起身。
那是一段以敲击铁床栏杆为节奏的说唱,开头几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