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以前徐祯唱情歌也不敢对着她的眼睛唱,现在都当爹了,对着田里唱,可真行。
姜青禾当时没说,走在没人的路上对着他耳边唱,“大红的衫子绿绸带,青丝的头发白飘带;你把我疼来我把你爱,我俩人活活儿难离开。”
她想,听他们大小伙子作怪捏腔捏调对着唱那么多遍,总算唱出口了。
徐祯耳朵不红,改脸红了,凑过去牵住姜青禾的手,她就抠了抠他的手心。
回到家后吃完饭,蔓蔓在门口遛小鸭,她腿蹬得飞快,小鸭跟不上被扯着走,一路叫嘎嘎,嘎嘎。
还没入夜,徐祯坐在门口,开始取出木料准备做活,今天有人拿着两个烂裂有豁口的木桶,让他帮着苴一苴。
苴就是让他帮着在豁口的地方,塞点木片填塞修补,没说拿东西来抵,而是一只木桶给两个麻钱。
湾里人家哪个不会苴木桶,就算娃也晓得拿点锯末给塞进去,再用薄木片两头堵住。
奈何这两个桶裂口挺大,还得重新箍,就这样也舍不得新打一只。
徐祯在外人面前话不多,收了钱就开始干活。
做木桶其实也叫箍木桶,富裕人家会用牛皮带剪下来一长条,上下两头打钉给箍得又结实又耐看。
穷一些的就拿柳条子来箍,徐祯以前跟爷爷学箍桶,是拿竹篾子来箍的。
柳条耐用也磨得快,终究不如竹子韧劲好。
那时爷爷还说:“有竹无杉难成桶,有杉无竹箍不成。”
杉木做桶耐用,想起这句话,他手一顿,摩挲着粗瓷刺手的桶面,定了神开始裁出适合的小片填塞进豁口处。
全部填完还得削掉凸出的部分,但没有趁手可以打磨的用具,只能先作罢。
至于桶上箍着的快要沤烂的柳条子,徐祯没急着拆下来,等明天进山去砍点竹子。
塞北不适宜竹子生长,从西南移栽来的竹子,有些都活不到第二年,就算活到第二年也出不了笋,没几年就彻底断根。
但春山上成活了,有矮小的箭竹丛,也有一片油竹林,也能出点笋子,长势还不错。
这边徐祯在忙,姜青禾没闲着,明天要进山,晌午是回不来的,得准备干粮。
在湾里出远路要带的干粮,基本都是炒面熟米锅盔。
至今都流传一句俗语,塞北有三宝,炒面熟米老羊皮袄。
黄米炒熟的叫熟米,黄米磨面翻炒的叫炒面,左右塞北这片地离不开黄米。
熟米炒面配咸奶茶还别有风味,大热天的当干粮充饥的话,姜青禾只觉得还是免了,别喝一口水就糊嗓子。
至于锅盔,它除了出远门会做外,农忙时节也会烙上不少个,厚实一个贼顶饱,还能顶着夏天高温三五日不坏。
麦收的时候只有黄米,姜青禾压根不想做,因为做出来不好吃。
现在新磨了白面,也可以吃上一回。
春山湾的铁锅制式与姜青禾之前用过的很不相同,锅大又深,锅底不是尖窝子,而是平坦的。
所以他们用铁锅烙出来的锅盔,每一个都很大,是因为锅有多大锅盔就有多大。
烙锅盔多的人家,会有专门的压面杠子,杠子使劲一压,压得又圆润又规整。
姜青禾没有压面杠子,自己上手在面案子上又压又团,也弄了好几个不算规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