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伴随着这话,前来的百姓纷纷跪下叩首:“将军一路走好!”
秦承民见得这纷纷叩首的一幕,心中一颤,下意识的看向礼部的官吏。
为首的赵何他认识,六十八岁了,是民兵。
从十三岁时被征入伍又大战结束退伍归家后,他这一生一共遭遇了六次征兵。
儿子,孙子,甚至曾孙也被强征入伍。
一次次下来,最后他第六次被征兵,五十岁的赵何自己上了战场。
任何言语的惨都无法形容他的人生孤寡可怜。
可赵何却是依旧勇敢杀敌,道将军不会放弃西北,所以他不当战争难民,他要守护家园。
甚至他再一次退伍后拿着抚恤的银子,收留了同村的孤儿,教着孤儿学武,再一次送孩子入伍。
这一回,不在是因临时大战的征的兵了。
而是考了武举,是一辈子要扎根军营之中。
当然换句话说,赵何信任他们老秦家能够死守西北。
可这样的信赖……
镇国公见状轻轻拍拍人肩膀,朗声道:“皇上巴不得自己外公因戍边得民心呢。
将军也比什么忠武这些谥号好听,比任何国葬礼仪祭文都好听!”
镇国公这话是安抚遭受过猜疑的秦承民,当然也有借此表达心愿的念头。
他的愿望也是如此。
有朝一日归北疆。
他的北疆好,他也要与北疆大地同眠,与自己豁出去血汗豁出去命的战场同眠。
随行的礼部员外郎听得镇国公这大嗓门的话语,俨然说给他们这些文臣听,无奈的笑笑,同样朗声开口回答。
唯恐前来的某些老一辈还记得几十年前昏聩先帝的恩恩怨怨,因此他说的格外的详细,也格外的直白,力求让莽夫们让百姓们都听得懂:“皇上建青官处,不管文臣还是武将都积极响应,都践行为民之念,到大周的边疆到大周的苦寒之地去建功立业!”
“故此百姓该感恩将军,感恩将军平定、外、邦之乱,给百姓安定,感恩将军恳求,有文臣来治风沙开荒地肥土壤助农种植,让百姓从今后耕种,让百姓从今后能够吃饱穿暖。”
秦承民缓缓吁出一口气,朝京城方向弯腰鞠躬:“皇上圣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西北的守将们见状互相对视一眼,而后跟着秦承民跪地,呼喊帝王圣明。
长公主抬眸看眼言语似乎透着真挚,不像记忆中那般矫揉造作各种话里有话的礼部员外郎,又看向仿若被感染,也跟着呼喊起来帝王万岁的百姓,眼眸闪闪。
她信父皇是明君。
但父皇好像也跟记忆中不一样了,办事柔和还会说话了,没那般莽直的暴脾气,一言不合直接杀人。
连带文臣的行事作风都有些变化了。
感慨着,长公主跟着行礼跪地,而后起身,清清嗓子,看向由衷敬意的百姓们,沉声:“曾祖知道,定然会再一次感叹自己这事喜丧。”
“百姓们请起。”
赵何队长公主也知晓,闻言手用力扣紧拐杖,想要自己站直。
百姓们对大名鼎鼎的女罗刹也眼熟,叩首过后,从顺如流起来,静静的看着安葬,送最后一程。
苏敬仪感受着空气中都流淌的敬意哀思,不由得跟着昂首挺胸。
他虽然穿书后,待遇落差挺大的,连WiFi都没了。
可他还是能够遇到家人。
遇到善良的家人,会给他指引方向,会教导他怎么做人办事的家人。
因为家人,他苏敬仪也略微的贡献了一点点的小心意,让这个世界能够变得更加的温和美好。
带着些庆幸,苏敬仪作为孝子贤孙,跟秦延武在一起,带着大周贵族少年们对着前来的众人再一次唱起了《吾辈请长缨》,请西北边境各城的百姓们放心,安心的生活,总有一代代戍边的英雄。
沙陀等心思各异的番邦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