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李常就知道云峥有一个大计划,这个计划的全名叫做“归心计划”
,真正的实施者是曲阜孔家,还有同居曲阜的颜家,这两家人利用自己在文坛的地位,在燕州之地大肆的收徒。
开坛讲课,准备让这里的百姓重新拾起对汉种族的向往之心。
至今已然十年了。
大宋北征开始之后,孔家和颜家撤回来了大量的门徒。
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身怀武技的门徒坚持在北地讲学授课。
从一开始,他们讲学的目标就是底层的百姓人家,摒弃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前来求学。
这样做的目的事实上就是为了制造一种对立的观念,而不是单纯的向天下施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计划。
按照云峥的计划,所有的北地有产者都是自己将要打击的目标,因为这些人都是辽人统治下的得益者,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天就自然而然的向自己的阶级靠拢,也就是自动的向辽皇效忠!
大宋在占领燕云十六州之后需要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土地,而不是狼烟四起的边地,因此,云峥在云内州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冷酷无情,大军所到之处赤地千里……燕州自古就是豪强遍地的场所,辽皇表面上统御着这片土地,但是真正统御每个乡村的都是些地方豪强,他们或者以宗族姓氏为纽带吗,或者以联盟的形式跨寨联村结城自保,他们这样的联盟形式远比官府的统治来的严密,因此,他们的战斗力也显得格外的强大。
最早的时候,辽人是吧南京道的汉人当奴隶来使唤的,后来面对此起彼伏的造反烦不胜烦,这才将南京道的管理权交付给了汉人自己,辽人只负责收税,如此一来,才平复了所有的叛乱。
李常选定的第一站就是涿鹿县,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北与奉圣州交界,西北隔黄羊山与宣州相望,西南与蔚州毗邻,东南与涞州接壤,向东距离南京析津府不过三百里之遥。
西南两面群山连绵,历山,乔山,涿鹿山,矾山将涿鹿县怀抱其中,乃是奉圣州第一战略要地。
涿鹿山下此时已经是春草菲菲,山上草木繁盛,山下的田地里的禾苗已经长出半尺余长。
,!
山林掩映之下,有一座很大的木楼,木楼看起来简陋,往来的农夫们却蹑手蹑脚而行,如果有谁家的黄牛叫唤两声,都会受到主人的鞭笞,在这里唯有朗朗的读书声才是主音。
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文士背着手从木楼中走出来,而后就有一大群孩童跟在先生身后恭恭敬敬的也从木楼里出来。
这些孩子和外面那些流鼻涕的孩子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虽然身上的衣衫并算新,不管有没有补丁,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洗的非常干净。
一个牵着牛的老汉,见先生出来了,恭敬的施礼道:“孔先生,小老儿今日去田里,下来几个套子,捡回来了两只野兔,为先生午间饮酒添一盘子菜。”
身形高大的孔远达也不客气笑着接过老农手里的野兔道:“好肥的兔子,午时用来佐酒最好不过了,六公不如留下你我共话桑麻也是一桩乐事。”
老农笑道:“老汉就不叨扰先生了,您有朋友远道而来,当好好招待一番才是。”
说完就牵着牛走了。
孔远达愕然四望,突然发现李常骑在一头驴子身上,笑眯眯的瞅着自己,远远地就已经拱手作揖。
孔远达惊喜交集快走两步握住已经从驴背上跳下来的李常的手道:“李兄因何会来到边荒穷塞之地?”
李常笑道:“子正兄能在涿鹿之地隐居十年,我李常因何不能来探望你一下?你久居边塞之地,家书抵万金啊,我此次前来带来了宗门先生的信笺,还有子正兄母亲妻儿的信笺,你看完之后,我们兄弟再把酒言欢不迟。”
李常说着话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放在孔远达的手中。
唤过老仆接过孔远达手里的野兔去小溪边处置。
孔远达怔怔的抱着那个小布包,眼泪簌簌的往下淌,好半晌才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泣道:“母亲,孩儿不孝啊!”
李常打发走了那些孩子,搀扶着悲伤欲绝的孔远达往木楼里面走,边走边道:“我出唐州之时,曾经去桃源县曲阜拜谒过伯母,伯母大人身体康泰,至今桑麻不绝,去的时候伯母正在喂蚕,见我的时候就问,子正去远方可是为了国事?我回答说正是。
伯母又问:国事至今未决?我回答说今明两年必定见分晓。
伯母说好男儿为国家他自然无话可说,只是可怜了媳妇,守着一个年幼的儿子过着寡妇的生活,后来伯母听说我要来看你,她就说了,如果你在外面有了女人,养在外室即刻,不得带回家中……还嘀嘀咕咕的说在外十年为何不带上弟妹,以至于耽误了子孙……孔远达自从听李常说起老母的话,就弯着腰恭听,等李常说完之后才苦笑道:“我在涿鹿一日三惊,哪里有沾染女人的想法,家母多虑了,拙荆向来贤惠,小弟有她一人足矣。
我来辽国之前,拙荆已然诞育了博儿,何来亏损了子孙只说?”
李常大笑道:“老人家总是嫌弃自己膝下的子孙少,十年苦熬,子正兄亏损了至少五个子孙,老人家埋怨一下也是正理。
不过你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大将军的兵锋已经抵达了铜头关,不日将会抵达奉圣州,涿州自然也在将一鼓而下。”
孔远达笑着点点头,然后朝李常施礼道:“李兄且宽坐,待我读过家书之后再与李兄长谈不迟。”
李常笑着答应,见孔远达匆匆的进了内室,这才有功夫打量一下自己面前的这座木楼。
木楼是标准的北地格式,粗大的木梁撑起整座木楼,梁柱之上没有上漆皮,也自然没有雕梁画栋,木头的原色已经看得不是很清楚了,十年的烟熏火燎,变成了一种古怪的暗黄色。
看着横梁上吊着的几块腊肉,再瞅瞅原木拼凑成的桌椅,李常不由得长叹一声,在这样的环境里还坚持育人十年,孔氏一族的声威能够千年不坠自然有他可取的地方。
(未完待续)ps:第三章,=送到,容我休息一会,如果不是很累的话,争取再来一章。
求票啊,孑与决心求票到底……给我一张票……:()大宋的智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