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第737章华语乐坛举重冠军
“14歌???”
当钱江拿到周易扔过来的文件,准备按照上面的要求去筹备新专辑事宜时,对于数字格外敏感的他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周易这不同寻常的歌曲数目。
通常来说,一张正常的原创录音室专辑是1o-15歌,但这只是理论上。
过去歌手们与唱片公司通常都会保持在11-13歌之间,一是为了省钱,二嘛,也是为了与歌曲多的精选集拉开差距,好让精选集专辑显得更实惠——歌多嘛。
毕竟以前的唱片公司们起精选集来那都是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周易的专辑过去基本上都是在12以下,怎么冷不丁还搞出了一张14的?
在钱江这么多年的行业进程中,一个有原创能力的歌手一旦打破常规,要么是这张专辑需要这么多歌来表达他的音乐人格,要么就是需要多点歌来滥竽充数——
凸显专辑内大歌的同时,也算是给粉丝看,证明自己没有割韭菜。
又当又立嘛,牌坊还是要的。
只有极少数歌手放14-15歌的因素是纯看心情。
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周易的音乐人格已经塑造完毕了。
易经三部曲+《江南》已经把他在业内最看重的音乐人格这一块拉到了顶。
再想往上走,那就是真是得靠时间,已经不是靠专辑能完成的事情了。
时间会让周易依靠前四张专辑定型的华语音乐人格愈璀璨——直到遇上某件事、在某个极具政治意义的时间节点,这股璀璨会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文被大众所理解。
罗大右就是这么走上神坛的——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依靠着他的社会人文、依靠着他的批判与反思、乃至于是呼吁。
李综盛在地位上一直差罗大右一头也是输在这里,虽然他走的也不是罗大右那条路。
周易则是兼容了这两者——个人、社会、家国、战争。
区别在于,周易现在还没写出罗大右的《东方之珠》、《明天会更好》这种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环境的歌曲,同时关于反思与批判的歌曲数量也远不如罗大右多。
这是特殊的时代原因造就的,哪怕是强如周易也无法复制——
比如《东方之珠》与《明天会更好》,97年香港回归用的就是这两歌,你总不能让香港再回归一次吧?
在这种情况下,本以为周易今年专辑只是常规规模的钱江立刻嗅到了一丝不对劲:事出反常,他作为经纪人肯定得注意一下。
“什么音乐人格不音乐人格的,那都是业内自己约束自己的想法,普通大众只知道好听不好听、悦耳不悦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