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再把弟弟妹妹们都喊起,一大家人围在一起吃饭。
吃完早饭,她揣上点干粮,带上桶水,再扛着锄头下地干活,跟着生产队去开荒拔草种地。
这些农活一干就是一整天。
中午和晚上是不用回家做饭的,中午有她娘在屋里头做饭。
到了晚上回到家,饭已经做好,一家人围着桌子上的小油灯,吃一大盆没有油水的豆扁子烀芋头秧,还有一筐芋头面做的窝窝头。
干了一整天活,冯秀芬吃起饭来饭量格外的大,刚吃完一个窝窝头,手已经伸进筐子里拿第二个了;刚把一口菜送进嘴里,筷子已经伸进菜盆夹起又一大筷了。
这时,她娘就会伸出自己的筷子拍她的筷子,把她那满满一筷子菜拍下来不少,嘴里念叨着“少拈,少拈,菜是引火草”
——当地方言把夹菜说成“拈菜”
,“少拈”
就是“少夹菜”
的意思,是说让把菜当成引火草,只一点点就够了,吃那么多浪费。
也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是这样过。
农闲时分,冯秀芬是不必出工的。
她早晨做好饭和好猪食,还会洗衣服、拆被子、挑豆粒子……然后再做中午饭,还有猪和鸡鸭鹅的饭,吃完中午饭继续缝棉被、剥玉米、打扫鸡鸭圈……然后到了晚上,坐在炕上给一家几口缝衣服,纳鞋底子。
一刻都闲不下来,把她的家拾掇得可齐整。
冯秀芬就这样长到了十七岁。
她在生产队,干活比谁都更快更卖力。
她一个人能扛起一百多斤的麻袋,能扛起比她个头还高的柴火。
她就这样给家里挑来了一捆捆柴,一桶桶水,一担担粮食……她洗干净一家人的衣服,带大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她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沉默,温顺,挨了鞭子也不吭声。
只埋头往前拉着犁,耕出背后一亩亩良田。
这种埋头苦干毫无怨言的品质在村里被大加赞赏。
村子里的人都对着冯老汉夸她,说你生这个闺女可真管用,能上顶一个壮劳力!
冯老汉坐在门槛上,悠闲地磕磕烟斗,呵呵一笑:“嗨。
有个啥子用。
就知道出憨力。”
彼时正是酷暑,冯秀芬从肩上卸下一大捆柴火,满身大汗,口渴得直接舀起一瓢凉水咕嘟嘟喝。
听到这话,她喘着粗气,擦了擦嘴,什么都没说,也没什么触动。
她并不是听不出好赖话。
只是她也觉得自己是在出憨力,因为她不认字。
她知道,认字的就等于有文化,有文化的能坐屋子里识文断字记账本,没文化的就只能下地干活,因为让她去记账,她也不会。
不过还好,地里跟她一起干活的女孩都跟她一样,也是认不得几个字的。
好些女孩都是这么过来的。
大家穷得人人平等,苦得等量齐观,连挨的骂都大同小异。
于是她便平静而习惯地接受着这一切。
日升日暮,睁眼便闲不下来。
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酷暑天也得拿着锄头下地干活,不生病就得干活,人没死就得干活。
冯秀芬就这样勤劳地,懵懂地,一团混沌地长到了十七岁。
十七岁,村里的扫盲运动已经开展了三次,三次都没扫清她的盲。
第一次是在八岁,她被她爷从课堂上叫回去了;第二次是在十二三岁,村干部上门走访要求适龄儿童必须入学,被她爷顽固而坚决地挡回去了;第三次是在十五六岁,村里开始办夜校,利用晚上和农闲季节的空余时间上课,要求村子里不识字的青年必须到场,不到场就要当全村的反面典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