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逐渐过渡到“三衙”
制,形成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
鼎立的格局,长官分别为殿前都指挥使(殿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马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步帅),从此“三帅”
各管各的,互不统属,谁也管不了整个禁军,都听命于皇帝一人。
就这样,赵匡胤一步步地将原本那些位高权重的禁军职位或撤销、或虚置、或削权,朝野内外再也没有权势彪炳,能够威胁到皇权的骄悍武将。
这一切改革的核心目的,都是抑制单个机构、职位、将领的权柄。
而禁军“衙”
中没有老大,没有话事人,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够独掌大权统辖整个禁军,因为大权牢牢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朕在皇城,足不出宫,就能统摄禁卫军、亲卫军了,免得这些高级将领,威胁皇权,对朕不利。”
赵匡胤坐在御书房内感慨,他很满意这个改制,接下来,又对皇城外的各地驻军兵权下手,开始拆兵权,就是把握兵之权、调兵之权、统兵之权相分离。
这是宋朝兵制改革的重头戏,把兵权的再分割,赵匡胤下令一刀切下,兵权这个笼统复杂的大概念,被细分为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
所谓握兵权,也称掌兵权,掌握在禁军“三衙”
手中。
三衙负责军队的日常训练及管理,包括禁卫成守的统筹安排、全军将士的升迁赏罚等,只要不打仗,禁军士兵平时都归属于“三衙”
,此“三衙”
被视为拥有“握兵之重”
。
但战事一起,情况马上就不一样了,因为“三衙”
无法在战时来调遣军队,没调兵权。
这调兵权也称发兵权,掌握在枢密院手中的权力。
枢密院是朝廷内阁中的最高军事机构,总理兵政,掌管全国兵籍、武有涉授、军队调发以及兵符领降。
一旦战事爆发,由枢密院来调动全国军,相当于战时中央指挥部。
枢密院临战可以调兵造将,但兵却不在它手上,平时枢密院也不参与军队日常管理。
将掌兵权和发兵权相分离,枢密院与禁军“三衙”
互相牵制,两大军事机构从职权上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
这样充满智慧与远见的分权制度,正是北宋成功避免武将兵变的关键原因。
,!
改革到这还不算完,一旦发生战争,枢密院的文官,和三衙的将领,赵匡胤都不会启用,而是临时任命别的武将作为主帅出征,称为“率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