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一场事先张扬的绑架案」。
名字灵感来自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但是问题是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我特么自己忘了这个茬。
所以写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进行足够的铺垫,各方人马的准备也不像之前抓骗子那几章一样交代得很清楚。
这就导致了莱昂纳尔离开巴黎的动机不够充分,人物性格产生了撕裂。
后来我改了两版,367-371这五章一共加了近7000个字,补充了和修订了大量细节,后面还会尽量抽时间修改,让这几章不突兀为止。
后来我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失误,造成大家这么糟糕的阅读感受,主要还是因为两点:
第一是自己写作上变粗糙了,不够细致,对于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变化缺乏敏感。
第二确实是平均超过8000字的日更,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有些麻木,忘记了本来以及设计好的内容。
至于犯文青病这个……日更8千,真的没空犯病……
纯属就是写着急了,想在一天的更新里,就把一个小高潮给从铺垫到发生尽快写完。
那次如果分成两天更新,第一天全写铺垫,第二天写高潮和后续,可能会好很多。
所以写书节奏感真的很重要~以后我会注意。
这里,再次向阅读这几章受到打击的书友表示歉意!
以后我会努力让自己保持和刚开书时一样的敏感度……
另外说下这段情节的动机和灵感。
这段情节的灵感来自于两个历史事件:
第一个是1871年雨果因为同情公社的言论,布鲁塞尔的家被暴徒闯入,这个在书里已经写过了。
第二个就是1894年的“德雷福斯案”
,这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也是19世纪法国排犹的标志事件。
细节大家可以去搜索,我就不赘述了。
左拉在报纸上为含冤入狱的德雷福斯辩护,最终被法庭以“侮辱军队”
罪名判处入狱1年,左拉随后流亡英国。
那可是1896年的左拉,虽然不是雨果那样的“法兰西的良心”
,但声望上也差不多了。
而1896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已经共和了快30年,仍然为了“面子问题”
,可以把左拉扔进监狱。
当时法国议会里还有人高喊“枪毙左拉”
,而左拉家的房子也被爱国群众扔了石头。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当时画家画下的左拉走出法庭的油画,周围都是恨不得杀掉他的“人民”
。
这两个历史事件相隔二十多年,本质上其实很类似??
都体现了法国人看似散漫松弛的表象下,反复的立场横跳,和癫狂的情绪发泄。
另外还有一个大背景,第三共和国在意识形态上,致力于建设法国人的“民族认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