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是动力,也让他感到了压力。
把该安顿的都安顿妥当,李毅飞迅速收拢心神,一头扎进了选调生考试最后的衝刺复习里。
他那“过目不忘”
的惊人天赋,在经年累月的高强度、系统性学习轰炸下,似乎被磨礪得更加强悍了。
他甚至能隱隱感觉到自己脑子在变化:转得更快,想得更深,条理更清晰,理解复杂东西、把不同知识融会贯通的本事,简直像开了掛一样疯长。
这使得他学新东西、掌握庞杂体系的速度快得惊人。
深夜图书馆里那盏陪伴他的孤灯,清晨自习室窗外透进来的第一缕阳光,都默默见证著他为登顶付出的最后一把力气。
毕业的离歌,终於悠悠地在燕园唱响。
未名湖的柔波,博雅塔的静影,仿佛都在为这个不寻常的学子轻声喝彩。
李毅飞迎来了他学术生涯中,最耀眼也最“烤”
人的一天——经济学、医学、法学,三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车轮战般在同一天上演!
答辩现场的气氛,庄重得能拧出水来。
来自三个不同领域的学界泰斗们组成的答辩委员会齐聚一堂,目光如炬,聚焦在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
四年前高考状元的光环似乎还未褪尽,而此刻,他捧出的,是三座跨越巨大鸿沟的学术高峰。
经济学答辩: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谈。
复杂的宏观经济模型在他手里变得条理分明,微观数据的分析精准得像手术刀。
他对全球经济棋局和中国发展路径的见解,独到又透著股子深刻的洞察力,那份经世济民的潜力,藏都藏不住。
医学答辩:场景一换,他立刻切换到严谨的科学家模式。
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最前沿的探討,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论据扎实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有意思的是,他跨学科的底子,反而让他在谈论健康经济、医疗政策这些交叉领域时,视角格外开阔。
法学答辩:到了这里,深厚的法理功底和对中国特色法治道路的透彻理解成了他的底气。
那些烂熟於胸的党纪法规信手拈来,论述既有理论高度,又紧贴著脚下的土地,法、理、情融合得恰到好处。
一门接一门,每一次答辩结束,经过短暂的闭门评议,委员会给出的结论都是高度评价和一致通过。
当最后一门法学的结果尘埃落定,会场里响起的掌声,热烈而持久。
这掌声,是送给那三份沉甸甸的学术成果,更是献给他这四年如一日,近乎“拼命”
地同时翻越三座知识险峰的惊人毅力和那份永不满足的求知渴望。
“天才”
的標籤贴在他身上,没人会不服气,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光环背后,是无数个熬红的双眼和耗尽墨水的笔芯。
博士帽上的流苏被庄重地从右边拨到左边,象徵著一场近乎传奇的学业长跑,终於撞线。
然而,对李毅飞来说,这不是终点线的欢呼,而是另一段更漫长征程的起跑枪声。
中央选调生考试,那扇通往为国效力广阔天地的大门,已经敞开。
他收拾起陪伴自己征战四年的厚重书籍和写满笔记的本子,也默默整理著燕园赋予他的最宝贵財富:满腹的学识、广阔的人脉,以及那份日益清晰、沉甸甸的家国责任。
窗外的阳光正好,暖暖地洒满书桌,照亮了他即將落笔描绘的新的人生画卷。
他比谁都清楚,燕园给他的,远不止是知识的光环,更是心底那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使命召唤。
前路或许道阻且长,但他已带著这四年淬炼出的钢筋铁骨和满身“装备”
,目光坚定,脚步沉稳,朝著那片等待他去耕耘、去奉献的广阔天地,大步流星地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