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您如何保证捐款真正用到孩子身上?”
陈耀豪微微頜首,坦然回应道:“我们慈善基金会设有专项小组,会持续跟踪善款使用,定期公开帐目。
更重要的是——.”
他转头望向正在与孩子们分享零食的周慧泯,语气温和却坚定的说道:“教育不是施捨,是希望。
我们不仅捐钱,更会参与改善教学环境、提供师资培训。
真正的好慈善,不是一次性headline,而是持续的承诺。”
另一位记者追问:“据悉您还计划协助校方申请政府用地捐建新校,这是出於什么考虑?”
他答道:“天台学校是时代的產物,它可贵,却不该是长久之计。
孩子们应在安全、
健康的环境里学习。
我们不仅要缓解眼前困难,更要推动改变一一让每一个梦想,都不因出身而受限。”
採访结束后,陈耀豪並未匆匆离去,而是与几位教师继续交谈,仔细询问他们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这一幕也被记者悄悄记录下来。
这些设立在天台上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一座城市良知的见证。
它们从铁皮棚起步,在风雨飘摇中扎根,最终一步步走向正规化、走向官方认可。
而这背后,正是无数像陈耀豪这样真诚的慈善家、像李锦与陈庆浩这样坚守的教育者,用他们的信念与行动,照亮了香港教育史上最温暖的一页。
他们的故事,不是豪言壮语的慈善秀,而是一砖一瓦、一诺千金的责任与担当。
隨后几日,陈耀豪接连走访了深水埗、观塘等多处的天台小学。
他所到之处,看到的无不是以铁丝网围起的简陋教室、风雨侵蚀的黑板、以及孩子们身上洗得发白甚至破损的衣衫。
在一所由教会资助的天台学校,他俯身问一个小女孩:“最喜欢上什么课?”
女孩小声说:“我喜欢写字,但冬天会冻手。”
陈耀豪沉默片刻,隨即嘱咐助理记录下需添置取暖设备。
每离开一所学校,他不仅留下慈善基金会的捐款,更反覆对隨行记者强调:“教育不只是课本和课堂,更应包括温饱与尊严。
若有市民家中有不再穿著的旧衣旧鞋,或是愿意捐献一顿午餐的费用,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很快,陈耀豪的慈善之行成为城中热门话题。
有市民在看到报纸报导后,主动整理家中的旧衣物,联繫报社请求转交;
茶餐厅老板娘林太发起“一碗饭一餐暖”
行动,號召每桌顾客多付一碗饭钱用於支援天台小学学童餐食;
而在《星岛日报》的读者来信专栏中,更有教师写道:“陈耀豪先生所为,非施捨,乃是对教育公义的坚守。”
不过,议论中亦不乏反思之声。
一位署名“老港人”
的市民在电台节目中说:“慈善可贵,但更盼港府能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要让下一代只能在风中读书。”
也有人讚嘆:“难得的是陈耀豪先生亲自走入天台学校,看见最真实的需要,这是真正做慈善的態度。”
陈耀豪此番行动,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既唤醒了市井之间的善心,也將“天台学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