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一九四七年的冬天,上海的寒意仿佛能沁入人的骨缝,连带着将这座东方巴黎最后一点残存的人烟气也冻得凝固了。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的寒冷。
距离抗战胜利已然两年有余,可那点胜利带来的微弱曙光,早已被内战的沉重铁幕压得一丝不剩,只剩下一片令人窒息的、无边无际的灰败。
街头报童嘶哑的叫卖声,早已从“日本投降”
换成了“戡乱剿匪捷报”
,然而那捷报背后的惨烈代价,是日益萧条的市面、工厂的纷纷倒闭和人心惶惶的恐惧。
法币彻底沦为了糊墙纸,一麻袋沉甸甸、甚至需要用小车推着的钞票,往往换不来一家人一天的口粮。
米店门前日日夜夜排着绝望的长龙,人们裹着破旧的棉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只为抢购那一点点限价的、往往掺着沙石和霉味的平价米。
冲突、踩踏日日上演,妇孺无助的哭嚎和军警挥舞的冰冷警棍、水龙头,成了弄堂里最寻常也最刺心的风景。
偶尔有“反饥饿、反内战”
的油印传单,像不甘消亡的雪花,趁夜飘洒在街头,但不等天亮,就会被穿着黑色制服的风纪警察凶神恶煞地冲刷干净,只留下满地狼藉的水痕和刺目的浆糊印,如同这座城市无声却无比深刻的泪痕。
松鹤轩那曾象征着江湖地位、神秘力量和某种庇护的匾额早已摘下,深藏在库房角落积着厚厚的灰尘。
如今的宅邸门庭冷落车马稀,青砖高墙刻意显出几分无人打理的破败感,看上去与任何一间在乱世中勉强维持、苟延残喘的普通商行后院无异。
高墙勉强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混乱,却也无形中禁锢着内部日益沉重、几乎凝成实质的压力与焦虑。
江砚舟的活动范围被压缩到了极致,昔日暗中掌控的码头、车行、赌场等灰色产业和财源,或主动剥离切割,或转入更深、更隐秘、更分散的地下运作,断尾求生,只为最大限度地保存核心力量。
他的全部重心,已毫无保留地倾斜向配合苏北解放区的情报网络运转——精准传递国军军事部署、高层官员动态、经济情报,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铤而走险地筹措转运前线急缺的物资,尤其是价比黄金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不惜代价营救那些不幸暴露、落入敌手的同志。
与陈默群的较量,也从76号时期的暗中角力、刀尖跳舞、你来我往,彻底升级为与整个军统、中统庞大国家机器的残酷暗战。
战线被无限拉长,战场无处不在,渗透与反渗透,追猎与隐匿,信任与背叛,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浸透着更冷的寒意和更浓的血腥气。
“药品线……彻底断了。”
钱益民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带着一种精疲力尽的绝望。
他将一本厚重如砖、边角严重磨损的毛边账本,沉重地推到铺着墨绿色旧绒布的红木桌面上,指尖因用力而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昏黄的灯光下,账本上密密麻麻、令人头晕眼花的数字旁,是用刺目朱砂标注的、一日三变、甚至一时一变的黑市药品天价,“盘尼西林?那是传说!
是天上的星星!
一支的价钱够买下外滩半间铺面!
就连最普通的磺胺粉,也贵得让人不敢问津,而且有价无市!
根本找不到可靠货源!”
他枯瘦如柴、布满老年斑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账本末尾那行用红笔狠狠圈出、标注着“苏中急电!
速援!
伤员危殆!”
的赤字上,手背上凸起的青筋如同在干涸龟裂土地上挣扎的老藤,狰狞可怖,“前线……野战医院的弟兄们,缺医少药,伤口化脓、生蛆……全靠硬扛着,就是在等死啊!
我们能动用的所有活动经费,加上近期咬牙变卖了几处隐秘产业、还有压箱底的最后一点老本,把所有家底凑在一起,也……也是杯水车薪,连半箱、哪怕二十盒磺胺都凑不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