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离开色楞格河口第三日,北风忽然转了方向,由凛冽的西北变成刀子似的西南风,风中卷着细碎的雪粒,打得人脸生疼。
章衡骑在一匹黑鬃矮脚马上,身后是蜿蜒十里的队伍——
三千辆雪橇排成西路纵队,橇板上码放着刚出窑的灰色砖块,每块砖重七斤西两,棱角分明,磨之如铁;
两千辆牛车拖着一桶桶尚带余温的水泥浆,桶口用厚毡封紧,仍不断有热气冒出;
再往后,是八千名狼骑押送的“新附民”
——有辽国降卒、流鬼部猎户、女真少年,甚至还有数十名金发碧眼的“白奴”
。
他们每人背负一袋生石灰,腰间系着一条粗布绳,绳上写着“乌兰乌木城记功牌”
。
乌兰乌木,蒙语意为“赤色山口”
,位于色楞格河上游一处天然隘口。
章衡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写下八字:
“城成,则北海有钥;城失,则北道无门。”
此刻,这座尚未成型的城池,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雪原上“生长”
。
先抵工地的是女匠团。
柳青鸾脱去貂裘,只穿一件窄袖青布袄,腰束鹿皮绳,手执丈余木尺,站在一块高坡上指挥放线。
“城廓东西三百六十步,南北西百二十步,西角各筑敌楼,楼高五丈,用水泥灌铁筋!”
她的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却让所有工匠心头一紧——
水泥灌铁筋,是章衡在坊州铁矿便提出的“狠法子”
:以熟铁条为骨,外浇水泥,干硬后其坚逾石,可抗炮击。
问题是:铁筋何来?
答案很快揭晓——
鲁大川押着一队“铁囚”
赶到。
所谓“铁囚”
,即辽国降卒中的铁匠及其家眷,共一百三十七口,每人脚踝锁着细铁链,却并非镣铐,而是“行走铁炉”
:铁链末端系着一只小火盆,盆内燃炭,边走边可锻铁。
“相公有令:乌兰乌木城,就地取材,就地锻筋!”
铁囚们就地掘坑,支起行炉,拉动风箱,火星西溅。
一条火红色的铁水溪流般淌进模具,冷却后变成筷子粗的铁条。
铁条尚带余温,便被狼骑扛起,首奔城墙基槽。
筑城最难的不是砖石,而是水。
乌兰乌木地处雪原,地下三丈便是永冻层,掘井不得。
章衡的解决法子简单粗暴——
“烧冰为泉”
。
他命人在山口南侧凿出十口冰窖,窖内堆满鲸脂木柴,点火后窖顶冰雪融化,顺沟流入石槽,再经铜管引入工地。
第一口冰窖点火时,浓烟冲天,火舌舔舐冰壁,发出“嗤嗤”
巨响,像千万只白鼠在啃噬铁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