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在江苏某半导体材料研究院,他看到一批年轻科研人员正在攻克新型光刻胶的核心配方,但受限于实验设备老旧,进展缓慢。
他当即协调中科院相关研究所提供最新一代检测设备,并指示财政部门加快专项资金拨付流程。
“我们不仅要支持他们做研究,还要保障他们的研究条件。”
唐烨对随行干部说,“只有让科研人员没有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激发创新活力。”
随着各项举措逐步落地,国内科研体系的协同能力显著提升。
多个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被接连突破,国产替代率不断提高,产业链韧性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也大幅提升,许多原本停留在论文中的研究成果开始走向市场,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但在这一过程中,唐烨也深刻体会到,科技改革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推动,更需要全社会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仍将科研成果简单地等同于论文数量、专利申请量,忽视了实际应用价值。
为此,他在一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不能只看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不能只讲发表,更要讲转化。”
这番话引起强烈反响。
各地纷纷调整考核机制,将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纳入评价体系,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技术落地。
然而,就在改革稳步推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再次打破了平静。
某国际知名期刊发布一篇调查报告,质疑中国部分科研项目的原创性,并点名几个重点项目存在“数据造假”
嫌疑。
该报道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部分西方媒体借机炒作,试图抹黑中国科技形象。
面对舆论压力,唐烨没有急于反驳,而是第一时间召集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要求全面核查涉事项目数据,并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复核。
他明确表示:“我们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回应质疑。
如果确实存在问题,绝不姑息;如果没有问题,也要主动澄清,维护中国科技界的声誉。”
经过半个月的深入调查,最终确认涉事项目中大部分数据真实可靠,个别误差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实验波动。
科技部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详细调查结果,并邀请多位国际专家参与评审,以增强公信力。
这次事件虽然最终得以平息,但也给唐烨敲响了警钟。
他意识到,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不仅要加快技术突破,更要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为此,他推动出台《国家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明确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建立科研失信黑名单制度,并设立独立的科研伦理委员会,确保科学研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科技进步是真实的、可持续的。”
他在一次国际科技论坛上坚定地说,“我们欢迎一切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坚决反对无端指责和恶意抹黑。”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赢得了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认可,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
越来越多的国际科研机构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重大科技挑战。
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城市,唐烨心中充满感慨。
他知道,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而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