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他的乡土散文有着浓重的乡土味。
他说自己的散文“土得掉渣”
。
其实,他本人也是土生土长的“乡巴佬”
,他的家乡在苍梧之夜的山腰,里通野人谷,外连十万山。
他说他本该去烧炭、放排、赶山、围猎。
但是,他是一个违命者。
他与命运抗争,爬出了崇山峻岭,做了作家、画家。
一个只读过初中的“乡巴佬”
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其所走的道路曲折是可想而知的。
他说他刚成名的那会儿,给文学青年讲座的时候,很实在地介绍自己。
接着,他才讲他的文学经历。
他讲得很土,很实用。
可是,下面的人不买他的账,根本没人用心听。
他接连两次讲座失败。
他的经纪人对他的一意孤行很不理解。
第三次讲座,他是在一所名牌大学里,他试着用经纪人的策略开讲,结果效果还真出奇的好。
其实,他讲座的内容跟前两次一次,讲的是自己如何在乡土散文这个路上的历程。
但切入主题前,他按照经纪人的设计,先引用了一些外国知名作家书中的例子。
这些例子都是经纪人整理出来让他硬背下来的,而这些书是什么样子他并不知道。
经纪人对他说,这些书听课人大部分人肯定也没看过。
正因为这样,你用“洋气”
拉起“虎皮”
,人家才会认为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而后,你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苍山风骨征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洋气”
和“土气”
的运用自如。
乡土作家的优势是厚重的生活经历和乡土语言的组织能力。
可是,在讲座的时候,却要用自己的弱势作为“虎皮”
引发听者的兴趣,并在讲座中偶尔插进高深莫测的话,以威震听众,这到底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不管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我认为作家的做法无疑起到了应用的作用,这告诉我们,有时候,好的产品也应该讲究包装。
一个让我感动的细节
一个靠稿费养家糊口的码字工最关心的自然是稿费。
别看码字工日不晒,雨不淋,却字字是自己的心血。
但是,有些报刊却并不尊重码字工的劳动,发了人家的文字却不肯付一分钱。
我初次遇到这样的事很愤怒。
那是一家省级报纸,前两次发我的文字给了稿费。
后来,我在该报连发了60多篇稿子,稿费单却迟迟不见来。
我电话催问也没有结果。
当时,我还没用电脑写作,一气之下,我摔坏了钢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