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kxss.com
玄奘一一答礼,骑上大象,三个徒弟分乘马匹,相随前进。
坐在大象上,俯瞰沿途风光。
很快就到了迦湿弥罗国都城。
迦湿弥罗国国都,大约在今克什米尔印控区的斯利那加,坐落在克什米尔中心地带。
城不大。
西靠大河,南北长十二三里,东西宽四五里气候凉爽,丽日当空,风景迷人。
到达都城后,国王请玄奘安歇在阇耶因陀罗寺,这这寺是王舅所建。
第二天,国王请法师入宫,设宴款待供养,并请当地高僧僧称等数十人作陪。
宴毕,例请高僧开坛讲经说法。
玄奘早已名闻西域中亚,国王请法师升座开讲,同时请到宴的高僧与玄奘论辩。
学问之辩,相互诘难,问的刁钻,答的巧妙,场面十分精彩。
国王在旁观看,频频为论辩双方的精彩表现鼓掌,表情甚为欢喜。
国王想得周到,考虑到玄奘法师远来求法,无书可读,于是就派了书手二十人,为法师抄写以前没见到过的经纶。
另外又派了五人伺奉法师,所需经费财物,都由官府供给。
玄奘在寺院中读书之余,又得到僧称法师的指点。
这位僧称法师是一位高行之人。
他戒行醇厚清白,知识深广,多闻总持,才智卓越,精神矍铄,生性爱贤重士。
玄奘被国王待若上宾,加之玄奘在国王欢迎宴上的精彩表现,僧称欣然接纳玄奘。
更让僧称法师感动的是玄奘的虚心好学。
玄奘住下来后,昼夜不倦等地研读佛典。
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地像僧称法师请教,请他讲授诸论。
僧称这时已经年近七十,气力已衰,但庆幸遇上法师这样的佛门神器,就勉力讲解不辞辛劳,倾囊相授。
上午讲授《俱舍论》,下午讲授《顺正理论》,晚上讲授《因明》《声明论》。
听到僧称法师亲自授课,如此机会难得,因此迦湿弥罗境内的学者都前来听讲。
玄奘在国内早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在西行路上与大小乘各门派高僧切磋,功力日益深厚,对僧称法师所讲的内容,做到透彻领悟,下来后深入钻研,穷尽奥秘。
僧称非常欢喜,叹赏不已,对众人说道:“这个支那僧人智力卓绝,这里僧人之中没有人能超过他,以他的智慧通道和高尚德行,足以继承无著、世亲兄弟的事业。”
僧称法师感到非常遗憾,遗憾的是玄奘生在远方国家,没能早点亲近圣贤的遗芳。
当时迦湿弥罗国真是高才学者云集。
简单地说,有下面这些部派的高僧:
大众中大乘学僧毗戍陀僧诃(东土大唐语译为净师子)、辰那饭茶(东土大唐语译为最胜亲)。
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学僧多罗(东土大唐语译为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东土大唐语译为世友)。
僧祇部(大众部)学僧苏利耶提婆(东土大唐语译为日天)、辰那达罗多(东土大唐语译为最胜救)。
这些僧人先来此国求学,都是一时英豪,道业坚贞,多才善解,虽然学问比不上僧称,却远远超过众人。
他们看到玄奘受到僧称赞扬,都有点不服气,纷纷发提出尖锐的问题,诘难玄奘,玄奘应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最后,这些学僧都对自己的言辞感到惭愧,无不钦服玄奘的学识与人格。
在师父与僧人辩驳中,能清、能净、能自,站在师父旁边,看到师父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这个问题辩完,那个问题又上,师父反应毫无凝滞,行云流水,那个佩服劲,无法言表。
不知不觉间,自我感觉对佛的修为也大为提升。
迦湿弥罗国疆域颇为广大,这片疆域如何得到,又如何巩固下来,玄奘初时还不太明白。
弟子们在课业之余,闲谈着各种话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